Got the chance to interview Patricia Field, one of my favorite stylist~ here she talks about the changing face of retail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anaging a physical store versus online shop.
你知道的Patricia Field,是《色慾都市》(Sex and the City)的時裝顧問,也是荷里活最具影響力的造型師之一。為電影角色設計造型以外,Patricia早於於六十年代已開始於美國經營時裝店,近年她更轉戰網上開設其online shop。從事相關工作近四十年,Patricia可謂看透市場變化。
回顧十年,Patricia認為時裝業最大的改變,就是時裝潮流的普及化。《穿Prada的惡魔》中的Miranda說,名設計師於天橋上的一抹蔚藍,會逐漸影響其他designer的設計,再滲透到普羅大眾的百貨商店。互聯網則將這個過程大大縮短,當模特兒一踏上紐約倫敦巴黎米蘭fashion week的時尚天橋,照片已光速傳送到地球另一邊的網民家中,普羅大眾更易掌握當季的潮流脈搏,刺激消費欲望亦想盡快得到流行衣飾,繼而造就H&M、Zara等fast fashion的流行。
既開設有時裝店,亦有網上店,兩者對Patricia來說最大的分別,就是「接觸」。
Patricia不喜歡稱呼她店中的職員為sales,他們是stylist,因為每個職員接觸過客人後都會度身為對方設計適當的打扮,提供最貼心的意見。而網上商店,雖然不能「認識」每個客人,但接觸層面卻更大更深。客人不用親身飛往紐約,亦能買到Patricia的選擇,包括她與已故設計師好友Keith Haring合作設計的飾物。「我與Keith 合作,設計了一整個系列,以往客人只能在我美國的店找到,但現在他們隨時隨地都可以買到。」
網上商機無限,亦為Patricia提供了更多空間,可以放更多不同類型的貨品,以往受店鋪空間所限而未能拿出來賣的,現在通通可以放上網——不單是賣,Patricia也喜歡買,最近為電影工作時,她亦會到其他網上商店,看看有沒有適合電影角色的衣飾。
談到網上平台,不得不提近年bloggers進駐時裝週front row與資深編輯平起平坐,令不少傳統媒體不以為然,但Patricia反而覺得有正面作用。「bloggers代表的就是commentary,他們是獨立的個禮,意見、眼光不會受到商業機構制肘,反而有助時裝業的生態環境百花齊放。」除了經營個人網店、網誌之外,Patricia亦不斷嘗試其他可能,像video,digital illustration等。本身精通時裝,但對網上營運卻是初哥,所以Patricia一早已請了專業的網上人才,為她打理不同的social platforms,像facebook、my space、twitter、Instagram 甚至個人的Youtube頻道,她全部都有,每秒每分向全世界推介她的心水選擇。
Patricia Field’s online shop
www.patriciafield.com